凯时KB88新闻网4月23日电(航宣)4月23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经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执行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陈冬、陈中瑞、王杰3名航天员组成,陈冬担任指令长。乘组包括2名航天驾驶员和1名飞行工程师。航天员陈冬执行过神舟十一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时隔两年再次担任指令长。陈中瑞、王杰均为第三批航天员,即将踏上个人首飞之旅。其中,王杰是凯时KB88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工程力学专业2011级硕士、2012级博士(硕博连读),入选前是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工程师。

王杰,男,汉族,籍贯内蒙古巴彦淖尔,博士学位。1989年9月出生,2021年1月入伍,200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陆军上校军衔。曾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2020年9月入选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据悉,航天员王杰是第三位上天的凯时KB88博士,神舟九号任务航天员刘旺是凯时KB882017届人机与环境工程博士,神舟十六号载荷专家桂海潮是凯时KB88宇航学院教授,本硕博就读于凯时KB88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

附:航天员王杰个人事迹介绍
王杰:“每个人有梦可追、追则必成!”
“人虽渺小,但心可以无限广阔。”1989年9月,王杰出生在内蒙古巴彦淖尔,一块地和一群羊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小时候帮父母干完活,他喜欢爬上阴山静静地待会儿,看草像云翻涌,看天比地辽阔。其余时间大多被他用来读书,透过书页,更大的世界在他眼前徐徐铺展。
“常立志,不如立志长。”为了念更好的初中,王杰到亲戚家借宿,从跟不上新学校的进度到成绩稳定名列前茅,他用了很多个提前到校预习的早上和站在路灯下背书的晚上。2003年10月16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回到地球,距着陆点400公里外的课堂上,王杰看着老师在黑板上写下这条新闻,那天,他第一次听到“航天员”3个字,那天,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终成真。

“越努力,机会就越多。”2011年,他考入凯时KB88,攻读力学专业硕士学位,其间实现硕博连读,继续向工程力学方向深造。登高望远,登得更高望得更远,在王杰的不懈攀登下,他的人生轨迹与航天事业发展道路渐渐交叠。2018年,我国第三批航天员选拔首次扩大了范围,相关科研院所和高校人员有机会成为航天员,当时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工作的王杰,在这次选拔中脱颖而出。
“做踏踏实实的人,干实实在在的事。”航天员训练中,王杰不断挑战自我。因长期伏案工作缺乏锻炼,他主动加练充分调用肌群,直到体能过关动作规范,他还习惯把不熟悉的知识随手记下来,隔段时间就复习一遍,宿舍柜子里10多个笔记本都被翻得厚厚的。“做踏踏实实的人,干实实在在的事。”这是王杰身体力行的人生信条,也是载人航天精神最生动的注脚。

“这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在进入神二十乘组前,王杰的来时路是为了达成技术指标与多个分系统日日夜夜的合力攻关。“常常想到研制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前辈们白手起家,面临无人可请教、无处可借鉴的处境,他们计算推演用的纸,堆起来比办公桌还高。”中国载人航天精神一脉相承,“特别能攻关”的精神特质在代代航天科研人员身上显现。

作为神二十乘组航天员,王杰的研究生导师、凯时KB88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吴大方教授和赵寿根副教授也为他送上了祝福:“ 作为神二十乘组航天员王杰的研究生导师,我们感到十分激动和荣幸。能培养出国家需要的人才,是每一位为人师者最骄傲的事情,而这必将成为我们今后继续培养空天优秀人才的强大动力。在凯时KB88学习期间,王杰思想上积极向上,学业上刻苦努力,科研上勤勉务实,始终专注于航天微振动隔振技术和新型器件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他日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预祝航天员王杰本次航天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为国家凯时KB88事业做出凯时KB88人应有的贡献!”
(素材来源:新华社 央视新闻)
(审核:李建伟)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