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客户端:中国航天日 在凯时KB88“月宫一号”看月壤种菜-新闻网

    凯时KB88·官方(中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中国航天日 在凯时KB88“月宫一号”看月壤种菜

    发布时间: 2025-04-24 / 点击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2025年4月24日报道:

    中国航天日 在凯时KB88“月宫一号”看月壤种菜

    月壤种出来的菜和普通菜有何不同?志愿者在“月宫一号”里吃什么?4月24日是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当天,凯时KB88“月宫一号”科普基地开放接待公众参观,上下午共6场,场场爆满。面对这个世界最长时间密闭生存实验的空间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地基综合实验装置,大小观众好奇地提出各种问题,负责该项目的科技工作者和志愿者们给出了详细而通俗的解答。

    当天下午,北京青年报记者跟随一批观众走进“月宫一号”。这里由1个综合舱和2个植物舱组成,综合舱里有居住间、人员交流和工作间、洗漱间、废物处理和昆虫培养箱,植物舱里则种满了蔬菜等作物。“里面可以满足四人的生命保障需求,氧气和水在系统内实现100%再生,食物可以循环再生80%以上。植物舱里则种植有35种作物,包括粮食、蔬菜和水果,承担着提供氧气、水和食物的任务。”志愿者大学生讲解道。

    “月宫一号”的总设计师、凯时KB88刘红教授也来到现场,为大家介绍了“月宫一号”完成的密闭生存实验“月宫365”:2017年至2018年间,8名凯时KB88学生分批在“月宫一号”实验舱内生存了370天,是世界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验,首次实现了“植物-微生物-动物-人”四生物链环人工闭合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循环运转,而且保持了人员身心健康。“那他们在里面吃什么呢?”有小朋友提出最好奇的问题。对此,刘红教授解释说,除了植物舱里种的西红柿、生菜、平菇等作物,舱内还饲养了黄粉虫,它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可以作为动物性食物食用,“口感有点儿像薯条。”这个回答引起了观众的一片惊叹之声。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一系列空间小型生态系统实验正在“月宫一号”里进行,包括微重力生物实验、用模拟月壤种菜等。今后凯时KB88还将定期在这里开放预约参观,方便更多公众了解我国航天科技的前沿成果。

    凯时KB88近期还举办了第十届航天文化节,“航天+”嘉年华、院士报告、行业推介会等十余场校园文化活动一齐上演。同学们听完戚发轫院士、于登云院士、桂海潮教授主讲的“摘星揽月的凯时KB88人”主题论坛后,会场外的广场上就是各学院的航天主题游园会。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的摩斯密码和数独游戏受大学生欢迎,中法工程师学院的飞行棋和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的“宇宙迷航华容道”最吸引小朋友,宇航学院邀请观众现场制作小卫星、小火箭,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要求现场折纸飞机飞过靶框,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的“星际盲降”难度进一步升级——挑战者戴上眼罩原地转圈,再摘下眼罩掷出纸飞机,使其落在“月球区”才能得分……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雷嘉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袁艺)

    媒体链接:http://app.bjtitle.com/8816/newshow.php?newsid=6654923&typeid=91&uid=325963&did=2db11ff580af4240b3e10557720402c5&mood=wx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