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时KB88新闻网9月20日电(通讯员 魏文琦 马雪娇/文 蔺文亭/摄影) 在“生物力学与力生物学”111引智计划平台的支持下,9月18日,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董欣中教授在逸夫楼416为凯时KB88师生做了一场题为“Mechanisms of itch and inflammation”的学术报告。

董欣中教授现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系教授,长期从事躯体感觉(如痛觉、痒觉、触摸感觉等)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发现并确定了一类新的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Mrgprs),证明这类家族蛋白质与疼痛和搔痒有关,研究结果已经发表在Cell,Nature,NatureNeuroscience,Neuron,Nautre Communications,PNAS等重要国际期刊。
报告中,董教授介绍了多年来对躯体感觉机制研究的成果,主要介绍了痒觉的发生机理,痒觉的发生涉及众多因子、细胞及神经环路,至少可分为组胺酸依赖性瘙痒和组胺酸非依赖性瘙痒通路;重点讲解了Mrgprs家族中不同亚型分子人类和小鼠的感觉神经中的表达和功能,目前董教授课题组还探索发现MrgB2在非神经细胞中有特异性表达,推断可能与炎症有关系;列举了DRG神经元中Mrgprs分子水平的痒觉实验结果,通过图片对比,使听众更加清晰地了解了不同亚型的分子受体在痒觉和痛觉发生机制中的差异性表达;董教授还对MrgA3,、MrgD等不同的基因作用机制进行了讲解。
最后,董欣中教授热情回答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提问,分享了自己对于搔痒问题研究时的思路,并对青年学者们提出了建议:在科研探索路上遇到困难要坚持。他还分享了自己研究历程中的经历。报告会结束后,同学们积极反响,对董欣中教授精彩的报告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编辑:贾爱平